非盈利性组织

洪门亦称“洪帮”或“红帮”,或“天地会”等。

1、洪门的起源

早期:洪门就是天地会,关于洪门的起源,其中流传的几种说法是:由郑成功创立;或是由明朝遗老在康熙或雍正年间创立;又或是由福建漳浦的洪二和尚创立。而为什么天地会又称洪门,以前误传是以朱元璋的年号洪武的“洪”为义,其实是因为最初入会者要“歃血为盟”,拜天为父、拜地为母,各人以洪为姓,会内互称洪家兄弟,所以才有“洪门”这一称。之所以有这么多种传说,是因为洪门从创立之日起,便处于秘密状态,由于后来才形成关于洪门的文字记录,而这些文字记录又因各种原因,存在大量传说和虚构,让后来的人们难辨真伪。

近代最早论及洪门起源的,是在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党人,因为洪门是带有“反清复明”的思想,而同盟会的纲领也是“驱除鞑虏,恢复中华”,且革命党人要取得社会下层的支持,必须联络已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洪门、哥老会等会党,所以当时的革命党人极力宣传洪门是明朝遗老在康熙年间,以反清复明为宗旨创立的,比如孙中山就在他的《建国方略有志竟成》中写道:“洪门者,创设于明朝遗老,起于康熙时代。”且这种说法成为后来学界的主流。

2、洪门的发展

直至嘉庆、道光年间,洪门得到迅速的发展壮大,从福建发展到台湾、两广、江西、云贵、湖南等地。

且在不断发展出新分支,比如添弟会、小刀会、和义会、阳盘教、阴盘教、双刀会、百子会、三点会、洪莲会、三合会、仁义会等。

洪门和其他帮会相比,最显著的特点便是有自己独特的一套仪式和暗号。这些仪式和暗号最初比较简单,随着传播的广泛,洪门的势力不断庞大,威胁到清朝政府的统治,洪门成员为了避开朝廷官府的耳目,所使用的暗号和仪式也不断的复杂和完善。

3、近代洪门

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,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,社会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最直接的便是割地赔款,巨额的赔款实际上转嫁到广大人民身上,其次是对中国封建经济的冲击和解体,比如大量洋货进入中国,使得中国农村家庭和手工业等大量破产,人民生活沉重不堪,进一步将这些无业游民推向洪门。

到1853年上海小刀会(洪门系统的一个分支)武装起义,其性质已经非常接近近代中国帮会的性质了。

上海小刀会由多个秘密帮会(会馆)联合组成,其成员大多是来自广东三合会和福建小刀会的人,上海小刀会起义声势浩大,坚持了18个月后最终失败,当时的头号人物刘丽川本来是农民出生,在香港加入三合会,又把三合会带到上海。

上海小刀会起义是太平天国时期农民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,又是近代上海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,这表明洪门的活动已开始有了新的蜕变;其次上海小刀会是洪门系统的三合会、小刀会与其他秘密会党的联合体,标志着秘密会党从分散走向联合,也使长期以来会党的秘密状态走向公开。

与上海小刀会起义的同一时期,由朱洪英、胡有禄在两广地区领导的起义,更是建立了洪门自己的政权——升平天国,朱洪英本是洪门“公义堂”中人,自称镇南王,胡有禄自称定南王。和升平天国并行的,还有大成国、三大王政权等,也是两广地区的洪门起义所建立的政权。

除此之外,广东地区也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洪门起义,广东地区三合会活动非常广泛,他们头裹红巾,自称红兵,先从东莞、佛山开始,随后围攻广州,逼得两广总督叶名琛不得不照会香港总督约翰·包令,请求英国出兵,帮助镇压广东三合会起义,英国人同意了叶名琛的请求,条件是清廷答应外国人进入广州,至此才解了广州之围。

此时洪门的起义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相互呼应,在组织上,许多洪门骨干加入了太平军,促成了太平天国的发展。

更为重要的是,洪门的反满思想,在这一时期有了很大的发展,当时由于在很多地方都建立了洪门的政权,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加入到洪门中来,这些知识分子力图把洪门原来的“互助”、“自卫”等宗旨提升到反满的方向上来,并为后来发生的“辛亥革命”共融共通。

4、辛亥革命时的洪门

在太平天国之后,两广地区的洪门分支三合会、三点会等已经无人不知了,到辛亥革命时期,已经成为相当强大的社会力量,据称在潮州、嘉应州、惠州一带,“其人十居八九已入反清复明之会”。

广东惠州三合会头目郑士良在结识孙中山以后,便很快接受了孙中山的新思想。他在自述当时情景时说:“我虽是三合会的头目,但我近来想,非有新思想的人不能成大事,所以我想找这样的人,我觉得你是这样的人,便跟着你来了。”

其三,以往的洪门都是社会自发结成的社会群体,没有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组织,就是一个省、一个县的洪门,也互不统属。而此时的革命党人对洪门加以引导,使之逐渐联合起来,最突出的是成立了包括两广地区三合会及长江流域哥老会在内的“兴汉会”。

孙中山的革命生涯,也是从联络洪门开始的,前文所提到的郑士良,便是孙中山在早期接触到的三合会成员,在郑士良、朱贵全、丘四等人的帮助下,1895年孙中山在香港建立了兴中会总会,其成员中许多都是洪门等会党中人。

1896年,孙中山第一次赴美,因未能得到洪门致公堂的帮助,收效不大,后来他意识到在美洲的华侨中,十之八九都是洪门中人,于是决定亲自加入洪门,以获得帮助。

1903年,孙中山第二次赴美途经檀香山,由洪门前辈钟兆养介绍,在国安会馆正式加入洪门致公堂,封为“洪棍”,被洪门中人称为“孙文大哥”。并在此后亲自修订致公堂章程,加入革命党的纲领,洪门致公堂也从旧式会党转为具有民主革命内容的社团。

1911年孙中山第三次赴美,旧金山致公堂大佬黄三德协助孙中山将美洲致公堂与同盟会合并,随后又帮助孙在海外筹集革命款项,不少海外洪门成员还返回国内,直接参加革命,在辛亥革命中,海外洪门组织做出了重大贡献。

除致公堂之外,另一个在美洲最大的洪门堂口便是“安良堂”,而其创世人便是大名鼎鼎的司徒美堂。

司徒美堂生于1868年广东一个农民家庭,14岁赴美谋生,17岁加入洪门致公堂,因觉当时的致公堂作用不大,于是另立山头,于1897年成立“安良工商会”,简称安良堂。司徒美堂从小学过武术,有一身好武艺,手持一刀一棍,六七人不能近其身。20岁那年,一个白人流亡到司徒美堂打工的餐馆吃“霸王餐”,司徒美堂气愤不过,三拳两脚把那个流氓打死。

5、民国年间的洪门

1912年,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,海外洪门致公堂自持在辛亥革命中有功,要求回国立案参政,加拿大维多利亚致公堂两次电文孙中山以请求,美洲致公堂首领黄三德亲自回国向孙中山请求,但此时孙却不予理睬,引起海外洪门对孙的不满。

后来陈炯明与孙中山不合,为了维持军费,陈炯明便同美洲致公堂取得联系,希望致公堂能帮助其筹集军费,黄三德本来就与孙中山结怨,便乐于帮助陈炯明,也促成了中国致公党的建立。

九一八事变后,海内外洪门组织纷纷要求把各地洪门兄弟组织起来,以反抗日本人的侵略。上海洪门成立了“洪兴协会”,四川洪门在重庆成立了“皕华山”等组织,其宗旨便是反对日本侵略。海外的洪门致公党也迅速做出反应,积极的筹款捐款,司徒美堂还特意从美国赶到上海,把捐款带到上海,慰劳在上海抗日的十九路军。

6、洪门的贡献

致公党的前身——致公堂,亦称“洪门”。致公堂以爱国为己任,团结在海外的华人,从而实现拯救祖国的目的。反清救国的致公堂,也受保皇党的影响,偏离了自己的方向,这时候孙中山先生来到檀香山,使得孙中山革命思想注入了致公堂,致公堂便从具有封建性质的帮会变成了民主革命进步组织。1923年,美国洛杉矶,致公堂为了进一步扩大发展,成为“中国致公党”,并且通知了洪门组织。国的民主党派——致公党。致公党时时刻刻谨记“爱国家、爱民族、抵御外国侵略”的责任,虽然人在海外,对国内大小事心系其中,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与抗日斗争,全体洪门人士,一致支持抗日救亡运动,动用自己在海外的资源,为国内斗争出钱出力。致公堂为了支持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,筹款20多万美金,让孙中山尤为感动,感慨华侨同胞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巨大。抗日战争中,洪门人发起募捐,为祖国的抗战事业,提供1400余万美元的支持。

在解放战争时期,曾经受过孙中山思想影响的洪门人,并没有选择完全支持国民党的内战决定,而是接受了我党的革命主张,转而支持共产党。解放战争胜利前夕,洪门人积极参与共建新中国的事业,司徒美堂先生就作为洪门代表积极参政议政,出席了开国大典。留在大陆的洪门人,成为了八大民主党派之一的中国致公党洪门江湖已远,洪门对祖国的贡献不是几篇文章能写清楚的,更多的感情浓于血水之中,流淌在华夏儿女心间,将来还会有更美好的篇章去书写。洪门爱国情永存。

7、愿景:泱泱华夏,上下五千年,纵横千万里作为炎黄子孙每一个炎黄子民必将怀着热诚的鲜血,去铸就伟大中国梦的阶梯。人生而平凡,热爱祖国,忠于职守,诚信做事,友善待人,也可以成就不平凡的人生。一个充满着机遇和风险的挑战时代,洪门定会继承洪门文化精神内核,以此为驱动力把爱国情放在心中,一同助力祖国走向民主富强。